跳至内容
人到中老年阶段,骨密度偏低,容易骨质疏松,除了补钙,就要多运动。大部分人一听医生让多运动,多数都会选择跑步、走路、游泳、打球,但研究发现,增加骨密度最好的运动,不是跑步和走路。
知名医学期刊《骨骼》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:增加骨密度最好的运动,不是跑步和走路,而是力量训练!

研究截图
研究人员选取了93名参与者,平均年龄为63岁,他们骨密度都低于平均水平。随机分成三组:
第一组:高强度力量训练组。利用杠铃进行硬拉、深蹲、过头推举和跳跃式引体向上等方式,适当给身体一定负荷,促进肌肉的增长。
第二组:等长收缩运动组。如平板支撑、靠墙半蹲、桥式支撑、静态深蹲等。等长收缩运动不会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,通过增加肌纤维内张力,提高肌肉耐力。
第三组:实验对照组。让他们自行安排身体活动,8个月之后,与另外两组进行对照和对比。
最终研究发现:8个月后,高强度力量训练组的人与另外两组相比,股骨内侧的颈皮质厚度明显增加,胫骨远端小梁区的骨密度保持不变,而实验对照组减少了1.6%。
换句话说,力量训练在增加骨密度和保持骨密度方面都要好于平板支撑、靠墙半蹲这类等长收缩运动,以及走路、跑步等简单身体活动。
如果你也有骨密度偏低的困扰,除了饮食外,适当增加力量训练才能更好增加骨密度。
力量训练可以包括:自由重量抗阻训练(如利用哑铃)、自重抗阻训练(如俯卧撑、自重深度)、器械抗阻训练以及弹力带抗阻训练。
健康成人可采用8-10种不同运动方案进行主要肌肉群的抗阻训练。例如:利用哑铃推胸、俯卧撑、站姿哑铃推肩、站姿哑铃侧飞鸟、弹力带坐姿划船、哑铃俯身划船、哑铃颈后臂屈伸、哑铃二头弯举、深蹲、箭步蹲、站姿提踵、仰卧起坐以及山羊挺身等,可以锻炼到全身不同部位的主要肌肉群,见下图↓↓

健康时报译
每次力量训练可选择其中部分动作,每种动作做1~3组,每组8~12次(选取8~12个正好力竭的负重,以保持中等抗阻训练强度)。
力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肌肉质量,对于本身患有疾病的人来说,非常重要。很多癌症患者在患病后会很虚弱,而研究发现较高的肌肉质量有助于对抗疾病,预后更好。
2008年一项发表在医学期刊《柳叶刀》上的研究显示,肌肉质量低的癌症患者会经历更多的并发症、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低的生存率。研究人员认为,通过营养干预提升肌肉质量,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。
力量运动改善肌肉质量,骨骼肌质量还与心脏病、中风的风险有关。2019年一项研究显示,与骨骼肌质量最低的人相比,中年时期骨骼肌质量最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(如心梗)的风险降低了81%。
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,研究发现,力量训练对于改善睡眠帮助最大,超过了走路、跑步等有氧运动。2022年3月,美国心脏协会(AHA)流行病学、预防、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会议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:力量训练(如举重、哑铃、俯卧撑等)可能比有氧运动(跑步、游泳等)更有助于改善睡眠。
力量训练运动可促进大脑中多巴胺、血清素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的分泌,帮助调整睡前的体温,有助于快速进入睡眠;运动促进体内松果体素分泌,增加褪黑素,帮助调节生物周期节律和生物钟,使人体身体疲劳,促进睡眠。
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综合素质,省下一大笔医药费。人在进行力量训练时,肌肉收缩,可以分泌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因子,帮助调节血脂、血糖,改善大脑、肝脏、胰腺等器官功能,还能降低认知障碍等疾病的发生发展。
到了一定年纪身体的机能下降,运动也会和20岁、30岁的人有所不同。
2023年8月,《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》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,这项研究为40岁以上人群运动方式提供了指导。这项研究纳入了50万成年人,参与者平均年龄46岁,找出了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。
研究发现,除了有氧运动,肌肉力量训练也是40岁以上人群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。每周进行2次肌肉力量训练,能够明显降低全因死亡率,并对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产生积极影响。
1. 自重训练:使用身体自重进行深蹲、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训练,可以在家中或健身房进行,锻炼核心力量和肌肉力量。
2. 弹力带训练:使用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,可选择调整不同强度和部位的练习,适合40岁以上人群的特定需求。
3. 健身器械训练:可在健身房或健身工作室使用器械进行肌肉力量训练,由专业教练指导,确保正确姿势和安全性。
1. 快走、慢跑和骑自行车:这些运动简单易行,可调整为适合个人水平的强度。可以选择在户外进行,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提升心肺功能。
2. 游泳和跳绳:这些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对关节负担较小,同时能够锻炼全身肌肉,提高心血管耐力。
3. 舞蹈类运动:如广场舞,适合喜欢跳舞的人群,可以选择有氧舞蹈课程,享受音乐的同时提升心肺功能和协调能力。
1. 日常增加一些力量训练,在增加骨密度、降低“三高”风险方面很有帮助;
2. 大家在日常锻炼中要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要一起结合起来,不能偏废;
3. 根据自己年龄选对合适的运动,把握好运动的强度,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。